其他的再生能源是一種涵蓋各種低碳能源來源的概念,它們共同為全球電力提供清潔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這些能源形式通常包括風力、太陽能、地熱能、生質燃料及其他未明確分類的再生能源,除水力發電外。這些能源皆具有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潛力,並且正在逐漸取代化石燃料發電,由於它們不涉及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極低,甚至接近於零。
在全球範圍內,其他的再生能源使用先進的技術將自然能量轉化為電力。風力渦輪機使用風能驅動發電機,太陽能板將陽光轉化為電流,地熱電廠利用地下的地熱能發電,而生質燃料則是通過燃燒有機材料來生成電力。在此過程中,這些能源的碳足跡遠低於傳統的煤炭和天然氣發電方式,使其成為抗擊氣候變化的重要力量。
低碳能源的其中一個主要優勢是其極低的碳強度,遠低於化石燃料。例如,核能的碳強度僅為 12 gCO2eq/kWh,而風力的碳強度甚至只有 11 gCO2eq/kWh,太陽能則大約為 45 gCO2eq/kWh。這些數字清楚地顯示,低碳能源如風、太陽能和核能,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及應對氣候變化的優良選擇。相較之下,燃煤的碳強度高達 820 gCO2eq/kWh,這突顯出擴大低碳能源使用的急迫性與重要性。
在全球範圍內,其他的再生能源貢獻了全球電力消耗的 NaN%。在中華民國(台灣),則有 1% 的電力來自其他的再生能源。這樣的數據鼓舞人心,顯示出低碳技術逐漸渗透到多國電力系統,並強化了拓展這類清潔能源的必要性。特別是在全球對電力的需求不斷增長以滿足電氣化及人工智慧等需求的情況下,集體推動低碳能源進一步增長顯得尤為急迫。
使用其他的再生能源可帶來諸多優勢,無論是增加能源安全性、減少空氣污染還是抗擊氣候變化。這些低碳能源能助力於縮小二氧化碳與其他污染排放差距,同時提升空氣質量,對人類的健康與環境保護作出重大貢獻。在此背景下,更多國家應考慮增建核能與太陽能設施,這正是面對未來電力需求不斷增長的重要應對策略。
國家/地區 | 人均kWh | % | TWh |
---|---|---|---|
中華民國(台灣) | 156.6 W | 1.3% | 3.6 TW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