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臺灣的電力消費情況顯示化石燃料仍然是主要的電力來源,其中超過四成的電力由天然氣供應,約四成來自燃煤。低碳電力在臺灣的佔比超過六分之一,其中太陽能和核能各自貢獻了一小部分電力供應,大致佔總電力5%和4%。另外,風力和水力為電力供應帶來少於3%的比例。綜合來看,低碳電力在增進比例上還有很大的潛力,而化石燃料的廣泛使用則帶來環境污染和氣候變遷的顯著風險。
增進低碳電力的比例對臺灣來說至關重要,可以借鑒其他國家在核能、風力和太陽能等領域的成功經驗。例如,法國擔當核能的領頭作用,其電力中的核能佔據近七成。南韓和斯洛伐克等國的核能比例也頗高,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穩定和清潔的電源。丹麥則展現了在風力能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一半以上的電力由風力提供。這些例子展示了核能和風力發電的潛力與效益,臺灣可通過政策引導和技術升級,在未來提升這些低碳電力的佔比。
從歷史來看,臺灣的低碳電力發展尤其是核能經歷了許多變化。自1980年代初,核能開始快速增長,在1983年和1984年分別增加了6太瓦時。此後,2000年代初期又出現了幾次核能發電的波動,2001年出現減少,2002卻又顯著增長。到了2010年代,核能卻呈現下降趨勢,尤其2017年減少了超過9太瓦時。近年來,風力和太陽能等其他低碳電力的增長顯露出潛力,從2022年起,太陽能開始增加明顯,2024年風力也有顯著增長。這些變化表明,未來很有必要強化低碳電力技術的投資和政策支持,以便在環保與永續發展的道路上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