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台灣)2024年的電力消費狀況顯示,化石燃料依然是主要的電力來源,占總消費量的83%,其中天然氣與燃煤幾乎平分秋色,分別占約42%和39%。低碳能源的比例相對較小,僅占17%,其中太陽能占約5%,核能約4%,風力約4%,而水力則稍微低於3%。雖然低碳能源的比例不高,但仍是促進清潔環保的重要來源。然而,石油的比例已接近1%,其他未具體說明的再生能源略超過1%,這表明在多樣化能源結構上還有進一步的努力空間。
中華民國(台灣)的電力在增長嗎?
中華民國(台灣)的電力消費呈現小幅增長,2024年的人均用電量達到12443千瓦時,超過2021年的歷史高峰,增加了89千瓦時。然而,低碳電力的生成卻有下降的趨勢,最新的低碳電力人均生成量為2116千瓦時,相較於2013年的紀錄下降了262千瓦時。這反映出低碳電力生成亟須更多的關注與投入,以維持或提升其增長,並在未來能夠更有效地替代化石燃料。
建議
中華民國(台灣)可以從其他地區的成功案例中學習並增加低碳電力生產。以核能為例,法國達到核能發電68%的比例,展現出其在核能技術和基建上的投入。同時,在風力發電方面,美國愛荷華州同樣達到63%的高比例。此外,一些在太陽能方面有所成就的國家如西班牙,太陽能發電達到21%。中華民國(台灣)應積極推動核能及太陽能的發展,藉此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並提升總體的低碳電力占比。
歷史
回顧過去幾十年,中華民國(台灣)的低碳電力生成經歷了幾次浮動。1980年代初,核能有顯著的增長,例如1982年到1987年間,核能每年都呈現以3到6 TWh的增長。然後,核能的發電量在2001年至今數次下降,尤其是2015年以後,持續減少並成為令人擔憂的趨勢。相應的,在2022年,太陽能開始增加,而2024年風力也顯著增長。這表明雖然核能的波動對發電總量造成了影響,但再生能源的成長則為日趨旺盛的電力需求提供了一些緩解。然而,亟需重視核能的不穩定性並加強低碳能源的整體增長。
電氣化
我們透過比較電力和總能源排放來估算電氣化程度。 了解更多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