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這段時間內,台灣的電力消費主要依賴於化石燃料,超過八成三是來自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氣占了近四成五,燃煤占了三成七。相較之下,低碳電力僅佔了約16%,包含了風力、太陽能、水力和核能發電。風力和太陽能的貢獻各自約為百分之五和百分之四,而水力發電則略少於3%。核能發電的比例不到2.5%,而其他再生能源所占比例更是接近微乎其微。這樣的能源結構顯示出,雖然低碳電力有些增長,但整體電力系統依然深深依賴於化石燃料。
中華民國(台灣)的電力在增長嗎?
2025年的每人用電量達到了12442千瓦時,稍微低於2024年的歷史最高記錄12443千瓦時,顯示出用電量的增長基本上呈現停滯。相較於過去,低碳電力的生產更是大幅下降,從2013年的2378千瓦時降至2025年的2025千瓦時,此減少量達353千瓦時。這種情形令人擔憂,因為全球趨勢正朝向增加環保和可持續的低碳電力生產,而台灣在這方面的表現顯然有待改進。
建議
面臨這樣的挑戰,台灣可以從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中汲取教訓,特別是在太陽能和核能的發展上。像法國和斯洛伐克這樣的國家,在核能發電方面占比達到60%以上,愛荷華州和南達科他州在風力發電中也達到了60%以上。台灣應該考慮增加核能設施,學習並採用這些地方的成功經驗,特別是提高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在電力結構中所占的比例。這不僅可以促進能源多樣化,也能快速有效地提高低碳電力的比例,以應對氣候變遷與環保需求的增長。
歷史
回顧台灣低碳電力的發展歷史,核能一度在1980年代顯著增長,特別是在1982年至1987年間,核能生產每年都有重要的增幅。然而從2001年開始,核能的生產就開始起伏不定,尤其在2015年至2025年間,多次出現顯著下降情況。這些波動使得低碳電力嚴重受到影響。在這期間,雖然風力發電在2024年顯示了正向增長,但整體低碳電力供應讓人相當憂心。台灣亟需正視此頹勢,積極投資並推動核能和太陽能的發展,以扭轉低碳電力的萎縮局面。
電氣化
我們透過比較電力和總能源排放來估算電氣化程度。 了解更多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