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德國的電力消費主要由低碳和化石燃料兩種來源組成。超過一半以上(約54.53%)的電力來自低碳來源,其中風力發電佔了約四分之一(26.56%),太陽能貢獻了約14.13%,而水力發電大約提供了4.66%。生質燃料也在低碳電力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佔有9.14%。與此同時,化石燃料仍然佔據了約40.4%的份額,其中燃煤占20.77%,天然氣15.76%。此外,德國還通過淨進口獲得了5.07%的電力來源。這種能源組合顯示了德國在向低碳轉型過程中取得的顯著進展,雖然在化石燃料的使用上仍有餘地可減少。
要進一步提升低碳電力的比例,德國需加大對風力和太陽能發電設施的投資,這兩者已經證明是非常有效的低碳發電方案。德國也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特別是法國以及斯洛伐克等國的核能經驗,法國有68%的核能發電,這可以進一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此外,丹麥的風力發電佔比高達52%,展現了大力發展風能的潛力。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更多的國際合作,德國可以進一步鞏固其低碳能源政策。
研究德國低碳電力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數個進展和挑戰。1970年代末期至1980年代,德國的核能發電量持續增長,尤其在1984年和1985年,增幅超過20 TWh。然而,這個良好的趨勢在2007年大幅逆轉,核能發電開始不斷減少,例如2011年減少32.6 TWh。在風能方面,2010年代中期顯著增長,特別是在2015年和2017年。最後,2020年代初期則顯示了核能的快速退潮,但風能和太陽能繼續保持增長,反映了德國在低碳能源方向上的不懈努力。這展現了增加本地化清潔發電和優化能源組合的持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