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CarbonPower logo
Instagram Facebook X (Twitter)

中華人民共和國2024年電力數據

全球排名: #42
38.1% #95 低碳電力
52.64 % #20 電氣化
7083.15 kWh #38 人均發電
510.06 gCO2eq/kWh #147 排碳係數

根據2024年的數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電力消費情況主要分為兩大類:化石燃料低碳能源。化石燃料依然占主導地位,貢獻了約62%的電力,其中燃煤占了可觀的58%。低碳能源則提供了約38%的電力,這其中水力發電占了約13%、風力太陽能分別貢獻了約10%和8%,核能則占約4%。天然氣生質燃料等其他來源則占了較少一部分。這樣的分配清晰地顯示出,儘管中國在推進低碳能源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化石燃料仍然是電力生產中的主要來源。

建議

要進一步提升低碳電力的比重,中國能夠借鑑其他成功國家的經驗。其中,法國斯洛伐克等國家的核能發電占比分別達到了驚人的68%和62%。相比之下,中國的核能電力占比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加大核能投資將是中國實現低碳電力增長的一個可行戰略。同樣,中國可考慮學習丹麥在風力發電方面的經驗,其風力發電達到了總電力的52%。在這個方面,進一步擴大風力和太陽能的應用將有助於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並減少空氣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

歷史

回顧歷史,中國在過去幾十年中逐步提高了低碳電力的產量。2000年代初期,水力發電的增長較為顯著,例如2008年和2012年分別增長了100 TWh和173 TWh。隨著2010年代的推進,特別是在2017年後,風力發電和太陽能開始快速上升,2021年風力發電猛增了189 TWh,而太陽能則在2023年快速增加了157 TWh。2024年,太陽能增長最為令人矚目,達到了250 TWh。雖然2023年出現了水力發電小幅下降的情況,但整體而言,中國的低碳電力在過去幾年間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電力進出口

貿易平衡

數據來源

1980年的數據來源爲 EIA.
1981年到1984年的數據來源爲 EIA 以及 IEA (進出口).
1985年到1989年的數據來源爲 Energy Institute 以及 IEA (進出口).
1990年到2017年的數據來源爲 IEA.
2018年的數據來源爲 IEA 以及 IEA (進出口).
2019年的數據來源爲 Energy Institute 以及 IEA (進出口).
2020年的數據來源爲 Energy Institute.
2021年到2023年的數據來源爲 Energy Institute 以及 Ember (進出口).
2024年的數據來源爲 Ember.
For the months 2024-03 to 2024-12 數據來源爲 IEA.
For the months 2025-01 to 2025-02 數據來源爲 Ember.
Instagram Facebook X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