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立陶宛的電力消耗狀況顯示出一幅多樣化的畫面。超過一半的電力來源於低碳能源,其中風力發電占了大約四分之一,其次是太陽能和生質燃料,各自約占十分之一。水力發電同樣是低碳來源之一,但僅佔一小部分。立陶宛依然需要依賴淨進口來滿足其超過40%的電力需求,而化石燃料則約占一成多,其中天然氣是主要的化石燃料來源。這樣的能源結構凸顯了立陶宛在低碳與化石燃料之間的平衡挑戰,同時也展示了其在推動清潔能源上的努力。
發展清潔能源對於立陶宛而言至關重要,尤其是擴大風力和太陽能的發電能力,因為這兩種能源已經占據了較大份額。同時,立陶宛可以從像丹麥這樣的國家學習,丹麥成功地將風力發電提高到超過50%的佔比。此外,考慮到核能在低碳電力中的重要角色,立陶宛也可以參考類似國家,如斯洛伐克和烏克蘭,這些國家利用核能提供了大部分電力。此外,通過推廣核能發電,立陶宛可以進一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並增強能源自主性。
立陶宛在低碳電力發展史上經歷過核能的起伏。在1980年代後期和1990年代初期,核能發電時而上升,時而下降,這種波動在1990年代到2000年代初期特別明顯。儘管核能發電在2000年代中期以後有一定的減少,這依然是穩定供應的重要低碳來源。最近年份中,風力發電量逐年小幅增長,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表明立陶宛在追求更加可持續的未來方面取得了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