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12個月,從2024年9月到2025年8月,立陶宛的電力消耗展現了明顯的低碳趨勢。其中,低碳電力約佔總消耗的70%,這意味著該國大部分電力來自清潔能源。風力和太陽能分別貢獻約33%和15%,而水力提供了接近14%的電力。此外,立陶宛還有約13%的電力透過淨進口的方式獲得。相比之下,化石燃料在立陶宛的能源結構中所佔的比例相對較少,僅為13%,其中全部來自天然氣。生質燃料則提供了略超過8%的電力。
立陶宛的電力在增長嗎?
然而,立陶宛的電力消耗並未突破歷史高峰。截至2025年,立陶宛的人均電力消耗為3882 kWh,相較於1991年的7933 kWh的歷史記錄下降了4051 kWh。低碳電力的生成也出現下降,2025年的數字為2721 kWh/人,比2003年的4824 kWh的高峰低了2103 kWh。這一系列下降標誌著立陶宛電力消耗的減少,這可能對未來的電氣化需求構成挑戰。
建議
為推動低碳電力的發展,立陶宛可以擴大現有風力和太陽能設施的規模,因為這些技術已經在當地提供了大量的低碳電力。此過程中,學習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成功案例至關重要。例如,丹麥的風力發電約佔其電力的57%,而黎巴嫩的太陽能發電則達31%。此外,法国和斯洛伐克等國家高度依賴核能發電——分別高達69%和64%,這些經驗可以為立陶宛提供重要的借鑒,以去除化石燃料,增加清潔低碳電力的比例。
歷史
在立陶宛的低碳電力歷史中,核能曾起到了重要作用。在1980年代末,核能每年都帶來了顯著的電力增長,比如1988年增加了3.6 TWh,1989年增加了3.8 TWh。然而從1992年起,核能電力的生成開始下降,尤其是1994年下降了4.6 TWh。儘管之後某些年份有小幅回升,但直到2009年核能持續面臨下降的挑戰。最近,在風力和水力方面有所進展,分別在2023年和2025年增加了0.9 TWh和1.1 TWh,這為立陶宛的能源轉型提供了新的希望。
電氣化
我們透過比較電力和總能源排放來估算電氣化程度。 了解更多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