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從2024年8月到2025年7月的12個月期間,立陶宛的電力消費呈現明显的低碳化趨勢。超過七成的電力來自低碳能源,其中將近三分之一來自風力發電,太陽能和水力發電也分別佔比達到了15%和約14%。化石燃料的使用則只佔13%,主要是依賴天然氣。此外,淨進口電力佔比略超過一成,而生質燃料供應了約不到十分之一的電力。立陶宛在努力將低碳能源融入其能源結構,這不僅有助於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也能降低碳排放量,更加符合全球減碳趨勢。
立陶宛的電力在增長嗎?
在電力消費方面,立陶宛目前的情況並不樂觀。2025年的最新電力消費是3792度每人,顯著低於1991年的歷史記錄7933度每人,這意味着比最高紀錄下降了4141度。在低碳電力方面,雖然2025年達到了2721度每人,但仍低於2003年的記錄4824度每人,下降了2104度。电力需求的減少反映了立陶宛面臨的挑戰,包括可能的經濟減速或能源效率的提高。但这样的變化也显得急需在低碳電力方面有所增長,以迎合未來電氣化和技术進步帶來的新需求。
建議
為增加低碳電力,立陶宛可以考慮進一步擴大已經具備顯著成績的風力和太陽能發電規模。此外,可以借鑒其它國家在低碳電力方面的成功經驗。例如,比利時和芬蘭在核能發展方面有顯著成績,他们分別有35%和36%的電力來自核能。而在風能方面,像丹麥这样的国家,他們的電力產出中風能占比達到57%。通过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和技术,立陶宛能更好地应对电力需求的变化,促进低碳电力的进一步增长,最终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歷史
回顧立陶宛低碳電力的歷史,過去幾十年中核能發電曾經有過起伏波動。1988年至2006年期間,核電的波動顯示了從初期的增長到隨後不穩定的下降趨勢。尤其是在1992年至1994年,核能發電有顯著的降低,而2005年和2006年,減少幅度分別達到了4.8和1.7 TWh。然而,近來風力和水力發電有所增長,2023年風電增加了0.9 TWh,而2025年水力發電增加了1.1 TWh,為立陶宛向低碳電力過渡注入了新的活力。儘管過去的核能發電出現了波折,但立陶宛在策畫未來低碳能源政策時,仍需吸取經驗教訓,重視多元化發展,以增強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電氣化
我們透過比較電力和總能源排放來估算電氣化程度。 了解更多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