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印度尼西亚的电力消费格局显示出显著的化石燃料依赖。化石燃料占电力消耗的超过80%,其中燃煤在这当中的比重最大,占到大约62%。天然气亦占有一定份额,约为17%。相比之下,低碳能源虽然贡献了近五分之一的电力,但仍处于较低的整体水平。其中,水力发电贡献了7%,地热能和生物燃料分别为接近5%和6.5%。相较之下,石油的使用则几乎微不足道,在接近2%左右。显然,尽管印度尼西亚有丰富的低碳资源,但在电力结构中其占比仍显不足。
印度尼西亚的电力在增长吗?
电力需求在印度尼西亚呈现增长态势。2023年,人均用电量达到1250千瓦时,而2022年这一数字为1199千瓦时,显示出显著增加。然而,低碳电力生产并未同步增长,从2022年的235千瓦时/人下降至2023年的232千瓦时/人。这样的低碳电力减少是一个需要关注的信号,特别是在全球倡导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尽管总体用电有所增长,但低碳电力的减少无疑给未来的绿色发展带来了压力。
建议
为提升低碳电力生产,印度尼西亚可以从全球成功的地区学习经验。例如,法国和乌克兰等国的核能发电都超过了50%,显示出核能在提供大量持续电力方面的优势。风能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领域,丹麦和爱荷华州等以风能发电为主的地区同样做出可观贡献。对于印度尼西亚而言,尤其可以借鉴南达科他州和爱荷华州在风能领域的先进技术流程。此外,太阳能也是一个可拓展的方向,黎巴嫩在太阳能领域的31%的电力贡献率可作为不错的参考。
历史
回顾印度尼西亚低碳电力的历史,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水力发电经历了一些波动。例如,1986年和1992年水力发电分别增长了2和2.2太瓦时,然而1997年却出现下降3太瓦时。之后在2010年又有显著增长,达到6.1太瓦时。然而到2011年又出现了5太瓦时的减产。地热能和生物燃料在近十年也有了一些贡献,特别是2018年,生物燃料猛增了12.7太瓦时。在过去几年,尽管水力和生物燃料有所起伏,然而整体而言,如何稳定提升低碳电力仍然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的领域。
电气化
我们通过比较电力和总能源排放来估算电气化程度。 了解更多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