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2年的數據,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電力消耗主要依賴於外來的輸入,淨進口佔了總用電量的90%以上。當中,化石燃料的使用佔了總用電量的約5%,而其中天燃氣佔了接近整體的5%。在本地低碳能源生成中,生質燃料占據了約4%的份額,顯示出在低碳電力生成方面仍需大幅提升。目前澳門在低碳用電方面的努力還不夠,而化石燃料的使用在氣候變化和空氣污染方面帶來的潛在問題也需引起重視。
為了提升澳門特別行政區在低碳電力方面的生成比例,可以借鑒一些成功國家的經驗。例如,核能是許多國家成功減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徑,如法國的核能發電占到68%的電力供應,斯洛伐克核能62%,烏克蘭核能55%,這些國家展示了核能在低碳能源中的巨大潛力。此外,一些風力強勁的國家如丹麥採用風力發電占比達52%,也為澳門提供了增加風能發電的參考。總之,推動核能發展,輔以風能和太陽能的利用,有助於為澳門的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低碳基礎。
梳理澳門低碳電力生成的歷史可見,自從2001年以來,生質燃料曾小規模增加電力生成,但稍後的幾年里並未持續擴增。尤其是在2005年至2014年之間,幾乎沒有任何的新生產增長跡象。2015年出現了生質燃料的減少情況,自此以來,生質燃料的電力生成便維持在低水平。在此背景下,澳門急需開拓新的低碳電力生成途徑以應對未來的能源需求,包括大力推廣核能、風能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技術,以便在全球減碳潮流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