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埃塞俄比亞的電力消耗大部分來自低碳來源,總計約15太瓦時。具體來說,水力發電佔了其中的絕大多數,達到14.75太瓦時,風力發電和其他低碳來源則微乎其微。與全球人均3638瓦的水平相比,埃塞俄比亞的人均電力消耗顯著偏低。這樣的狀況可能會限制經濟發展、減少人們對現代化產品和服務的獲取,甚至影響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生活質量。低水平的電力生產也意味著更難以應對不斷增長的人口需求和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為了提高低碳電力的生產,埃塞俄比亞可以從世界上成功的國家中獲取經驗。例如,中國在風能與太陽能方面實現了千太瓦時的電力生產,這突顯出大規模利用風能與太陽能的潛力。印度在風力和太陽能方面分別產生了91和128太瓦時的電力,因此埃塞俄比亞可以借鑒印度在風光發電這兩方面的策略。巴西也同樣在風能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達到102太瓦時。埃塞俄比亞應參考這些國家的成功經驗,增加對風力和太陽能技術的投資,加速其低碳電力的發展。
從2000年代初期開始,埃塞俄比亞水力發電逐漸增長。特別是在2010年及2011年,水力發電分別增加了1.4和1.3太瓦時,此後的幾年也持續增長。2015年開始,埃塞俄比亞也嘗試進入風力發電,當年新增了0.3太瓦時,雖然2017年和2021年經歷了小幅下滑,但總體上風電在2018年恢復增長。在這段時間裡,儘管步伐緩慢,但埃塞俄比亞始終努力擴充其低碳電力生產能力。這些成就表明,埃塞俄比亞在追求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正在逐步取向一條綠色、低碳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