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海地的電力消耗狀況顯示出嚴重的不足,其人均電力消耗僅為47瓦,遠遠低於全球平均的3638瓦。這表明海地的電力供應極其有限,尤其是與化石燃料生成的電力相比,使用低碳或清潔能源生成的電力比例也是偏低。因此,低水平的電力生產可能對海地的經濟發展、教育和醫療等基礎設施造成不利影響。缺乏穩定的電力供應可能限制產業發展,進一步影響人民的生活品質,並限制全國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增加低碳電力的生成,海地可以從世界上成功的國家那裡獲取經驗,例如中國和美國積極發展的核能發電。儘管海地缺乏高技術成本下的核電發展基礎,但可以考慮進口技術或與其他國家合作。此外,儘管海地本身的資金和技術水平有限,但可以大力推廣更易普及和維護的技術,如風力和太陽能。尤其可以從巴西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模式中學習,尋求創新和成本效益兼具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回顧海地的低碳電力發展史,過去幾十年的水力發電呈現出穩定但極其緩慢的增長。從1972年開始,海地通過小幅增加水力發電量,偶爾遭遇減少的情況,在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中期的幾十年間時有上下波動。在1980年代中期和1990年代中後期,水利發電量發生小幅變動,但整體增長有限,主要依賴於自然災害和技術更新。進入21世紀後,水力發電在不同年份亦有增減,顯示出缺乏更大規模的整體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