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中央非洲共和國的電力消費狀況顯示,多數電力依賴化石燃料,而低碳能源如風力、太陽能及其他清潔能源的佔比極少,可以說幾乎為零。這意味著該國的電力供應大部分來自於燃煤、石油或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這不僅導致空氣污染及有害的二氧化碳排放,還可能對氣候變化產生負面影響。此外,中央非洲共和國的人均用電量遠低於全球平均值3813瓦特/人,這樣的低電力生成水平限制了國家的經濟發展,阻礙基礎設施的改善,也影響公眾健康及教育等基本服務的提供。
要提高中央非洲共和國的低碳電力生成,可以學習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在發展太陽能和風力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中國的風力發電量達到了992 TWh,太陽能則是834 TWh,印度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也分別達到134 TWh和82 TWh。這些國家通過政策激勵、技術創新和國際合作大幅推動低碳能源發展。中央非洲共和國也可以考慮投資建設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項目,並探索核能的可能性,以促進低碳能源的使用,實現環保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雙贏局面。
回顧中央非洲共和國的低碳電力歷史,自2000年起,其主要的低碳電力來源為水力發電。然而,從2001年到2022年,該國的水力電力生產幾乎沒有增長。在這段超過20年的時間裡,水力發電沒有任何增長,這顯示出了一種停滯的態勢。中央非洲共和國迫切需要在低碳電力生產方面進行轉型,加大投資力度和技術引進,以便在未來能夠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提高低碳能源比例,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實現綠色經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