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在2024年的电力消费情况展现了显著的低碳成就,其中超过91%的电力来自低碳来源。这一成就主要依靠核能(占据了近四成的电力),其次是风力(接近四分之一)、水力(超过六分之一)和生物燃料。剩下的电力则主要由少量的化石燃料(大约占5%)和净进口填补。太阳能虽然目前贡献较少,但是作为低碳的一部分,仍有增长潜力。当前,芬兰面临的下一个挑战是将交通、供暖和工业等其他领域实现电气化,以进一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为了增加芬兰的低碳电力生成,扩大现有核能和风力发电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核能和风电在芬兰已经是稳定且大规模的电力来源,它们既可以提供可靠的基荷电力,又可以灵活地应对峰值需求。进一步的扩展和技术改进将使这两种低碳技术能够满足未来更多的电力需求。此外,太阳能作为补充电源,尤其在高峰需求期间,也可以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持续投资于这些清洁能源技术,芬兰有望实现更彻底的能源转型。
回顾芬兰低碳电力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几个关键时期的重要增长。在1980年代初期,芬兰实现了核能大幅增长,其中在1981年核能发电量增加了7.4 TWh。自此之后,水力发电经历了波动,但在2004年和2020年实现了显著的增长。而风力发电则在近年表现出色,自2020年开始每年都取得了显著的增长。在2023年,核电更是再度大幅增加了9 TWh,这一关键的进步为芬兰的清洁电力贡献了不少力量。通过这样的历史镜头,我们看到芬兰在低碳电力领域的成功和成长,这为未来更多低碳电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