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立陶宛的电力消费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低碳电力在立陶宛的总电力中贡献了接近一半,达到46.85%。其中,风力和太阳能作为主要的清洁能源来源,各自贡献了大约26%和11%的电力,相当可观。同时,本地生产的化石燃料电力约为11%,其中天然气占到约6%,生物燃料和水力发电也各自贡献了一定比例。立陶宛依赖于净进口约42%的电力,这显示出某种程度的能源依赖性。
为提升低碳电力的比例,立陶宛可以进一步扩展现有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可再生资源。此外,立陶宛可以借鉴类似国家如斯洛伐克和捷克的成功经验,积极发展核能发电。这两个国家核能发电的比例分别为62%和41%,显示出这一选择在满足国家电力需求方面具有的潜力。发展核能不仅有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也大大降低了由此产生的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风险。
回顾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立陶宛的电力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在核能方面,1988年和1989年核电量有所增加,但90年代初至中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尽管在1995年和1996年有所回升,但这种波动性限制了核能对电力稳定供应的贡献。但令人鼓舞的是,近年来,立陶宛在风力发电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风力发电均增长了0.9TWh。这表明立陶宛在能源多样化方面正在取得积极进展,未来可以通过合理开发风力、太阳能以及核能,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