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在2024年的電力消費狀況顯示,它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超過91% 的電力來自低碳來源。這其中將近四成是來自核能,接近一四分之一來自風力,水力約佔一成半,而生質燃料提供了接近一成二的電力。化石燃料貢獻的電力不到一成,只佔了5.29%,淨進口約佔3.68%。太陽能的份額目前很小,佔比略高於1%。芬蘭在低碳電力方面的成功為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下一個挑戰是擴大電氣化範圍,進一步整合交通、供暖和工業領域,需要更多的電力資源來支持這些部門的綠色轉型。
為了提高低碳電力的生產,芬蘭可以考慮擴大其現有的核能和風力發電設施。核能是芬蘭電力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了穩定且大量的電力來源,擴展其能力將進一步鞏固國家的低碳地位。風能的增長潛力同樣值得重視,考慮到芬蘭的地理特點和目前的技術水平,增加風力發電站的數量以及改善技術效率可以顯著地提升風能的比例。同時,由於太陽能目前的份額較小,這是一個可以探索的領域,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將使其成為未來可能的重要資源。
回顧芬蘭低碳電力的發展歷史,1981年是核能產量提升的重要年份,增加了7.4TWh,同時水力也在同一年增長4TWh。20世紀90年代,水力電力增加了2.3TWh。接下來在1998年,水力再次增長2.8TWh。2004年是水力電力的一個高峰,增加了5.5TWh。隨著時間的推移,風力發電在2020年開始顯著崛起,從那一年增長了2.3TWh,並在隨後幾年持續增加,如2022年額外增加了3.5TWh。在2023年,核能電力更呈現重大增長,達到9TWh。同年,風力電力再次增加2.9TWh,顯示了芬蘭持續努力發展低碳電力的決心。這樣的策略不僅提升了電力系統的可持續性,更為本國以及全球的環保努力提供了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