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不丹的電力消費絕大多數來自低碳來源,達到了93.08%的比例,這主要是依賴於水力發電。這樣的比例顯示了不丹在環保及可持續發展上的顯著成就。然而,與此同時,該國仍需從鄰國進口接近7%的電力。隨著不丹著眼於將交通、供熱及工業等部門電氣化,電力需求將大幅增加,因此,進一步擴大低碳電力的生產勢在必行。
不丹可以通過幾個途徑來增加低碳電力的生產。一方面,不丹可以繼續在水力發電基礎上增加其生產能力,因為水力資源在該國非常豐富。另外,拓展風能和太陽能的投資和發展也是一個可行的選擇,這些清潔能源將為不丹提供更為多樣化的能量組合。考慮到低碳能源的重要性,積極探索核能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方向,這將助力不丹在保持環保標準的同時,穩定增加電力供應。
就不丹的低碳發電歷史而言,自1996年以來,水力發電一直是該國的主要電力來源。在1990年代後期和2000年代初期,水力發電呈穩定增長,特別是在2006和2007年,分別增加了1.8 TWh和2 TWh的發電量。然而,水力發電並不是一帆風順,2004年和2011年分別出現了0.2 TWh和0.3 TWh的小幅下降。近年來,水力的波動性顯著,尤其是在2018年減少了0.8 TWh,但隨即在2019和2020年恢復了旺盛的增長勢頭。2023年,水力發電再次增加了0.4 TWh,顯示出整體向好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