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CarbonPower logo
Instagram Facebook X (Twitter)

馬利2023年電力數據

78 kWh/person 低碳電力
-3.6 #170
193 kWh/person 總電力
-7.1 #239
391 gCO2eq/kWh 排碳係數
+375 #132
41 % 低碳電力
-59 #97

目前,馬利的電力消費狀況顯示,大部分電力仍來自化石燃料,占據了2.5 TWh的比例,而低碳能源則貢獻了1.86 TWh。其中,水力發電的貢獻最多,達到1.64 TWh,相當於幾乎所有的低碳電力來自於水力發電。與此同時,基於2023年的數據,馬利的人均電力消費量僅為193 kWh,這遠低於全球平均的3781 kWh/人。這樣低水平的電力消費可能會限制該國的經濟發展,影響人民的生活質量,並可能阻礙現代化進程,特別是在推動電動交通或智能家居所需的電力供應方面。

馬利的電力在增長嗎?

在馬利,電力消費不僅未見增長,反而出現下降跡象。2023年的人均電力消費量比2022年的歷史高點下降了7 kWh。同樣,低碳電力生產也出現了微幅下降,從2016年的82 kWh降至78 kWh。這些數據表明馬利在電氣化尤其是清潔能源方面面臨挑戰。電力需求的增長本該隨著技術進步而增加,但馬利的現狀卻顯示未能有效利用這一全球潮流,令人遺憾。

建議

為了提高低碳電力的生產,馬利可借鑒一些成功的典範,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等國家在風力太陽能領域的發展經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風能和太陽能合計產量極高,分別達到1122 TWh和1025 TWh。美國則在核能和風能上也有著傑出的表現,分別達到778 TWh和460 TWh。通過學習這些成功的國家,馬利可以考慮擴大太陽能和核能的投資以提高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及可持續性,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同時提升國家經濟的全球競爭力。

總發電量
再生能源和核能

歷史

回顧馬利的低碳電力發展歷史,水力發電多次出現增減變化。自2000年以來,雖然生質燃料略有微幅增長,但水力發電是主要貢獻力量。在2005年及2010年,水力發電有兩次0.2 TWh和0.4 TWh的漲幅。然後,到了2013年及2015年,分別出現了-0.1 TWh及-0.3 TWh的跌幅。2016年水力發電再次回升0.4 TWh,但後續幾年在2021年出現了小幅下降。另在2020年,太陽能開始在電力市場露頭,每年有微小增長。這些波動強調出馬利需要穩定的低碳發電策略以確保未來的電力需求和可持續的供應能力。

電力進出口

貿易平衡

數據來源

1990年到1999年的數據來源爲 EIA .
2000年到2023年的數據來源爲 Ember .
Instagram Facebook X (Twitter)